灼口综合征概述
定义: 灼口综合症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的一组症状群。常不伴有明显可见的临床损害特征, 也无组织学特征的病损。
发病率: 占粘膜就诊率的第三位。在20 一69 岁人口中, 口腔烧灼的流性比率大约3.7%, 女性大于男性, 约为7 倍.
发病部位: 舌部67.9%、硬愕上领义齿承托区、唇、下领义齿承托区、颊、咽、口底。
症状: BMS 以疼痛为特点, 自发产生口腔烧灼痛。
伴发症状: 口干、味觉改变、头痛、情感变化( 压抑焦虑易怒)
分型: 分三型,Ⅰ型: 占35 %,主要特点烧灼感每天都出现, 早轻, 晚重。Ⅱ型: 占55%,主要表现每天都出现烧灼感, 持续一天。Ⅲ型: 占10 %,表现为偶尔出现, 并倾向于颊粘膜。口底, 咽部等是常发部位。
病因: 有关BMS 病因迄今尚未明确, 可能的发病诱因有局部因素、系统因素和精神因素。
每一种假定的原因仅能解释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因此王晓福主任认为是多种因素决定的。
推荐阅读:9大问题深度解读:灼口综合征
局部因素:
部分患者的口腔烧灼感症状可由局部因素导致, 常见的因素有:
(1)过敏症:
接触性过敏。对义齿或口腔充填材料成分的局部过敏反应是BMS 主要致病因素。如义齿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酷, 过氧化苯甲酞, 银汞合金, 合金中的铂等。
(2) 义齿:义齿配带者中, BMS 发病率较高, 除有真菌感染及对基托材料过敏因素的,考虑于义齿使用后, 舌部空间减少, 咬合位置不适及垂直距离增加有关。个别患者所感觉的烧灼感是由于义齿在口腔粘膜上简单摩擦所产生的副作用。
(3)感染: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烧灼感是常见的原因。
(4)局部刺激因素:牙石、残根、残冠、锐利的牙齿边缘、不良修复体等均可引起BMS。口腔修复体中不同金属间产生的电流刺激也是局部因素之一。
本院灼口综合征康复案例[真实治疗前后对比图]
系统因素:
(1) 激素的改变:激素的改变被认为是引起BMS 的重要原因, 有调查证实患BMS 的女性中有90 % 是发生在更年期后。而在更年期前三年至更年期后十二年间BMS 的发病率最高。可能与雌激素的减少有关。雌激素水平降低增加可促进腺激素的分泌, 使患者对机体的不适感更加敏感, 腺功能的衰退影响了与其有关的垂体, 肾上腺等分泌功育旨。而这些与大脑皮层下丘脑的活动密切相关, 使脑细胞功能减弱, 神经活动不稳定。对外适应能力下降, 从而引起精神和身体的不适应, 出现灼口综合症。
(2)营养缺乏:主要表现为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维生素B1、B2、B12 及叶酸缺乏可导致灼口综合症, 还有报道血清铁、血清锌含量的降低, 可能也是BMS 的病因之一。锌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之一, 缺锌可引起口腔上皮的改变, 唾液成分的改变, 舌乳头的萎缩及味觉的改变从而引起灼口综合症的改变。
(3)系统性的疾病:
a 糖尿病
b 口腔干燥症
c 缺铁性贫血与损害了分泌唾液的过氧化酶系统提供的保护有关.一旦停药, 症状缓解。
(4) 药物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N C E ) 抑止剂( 赖若普利) 有关,一旦停药, 症状缓解。
(5) 心理因素: 灼口综合症患者主要的心理障碍包括单纯癌症恐惧感,性格改变, 抑郁以及严重的焦虑症或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大约占Ⅱ型口综合症患者的50%, 这类患者对环境压力发生反应而发生灼口综合症。随环境改变而消除, 客观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很重要,最近做研究表明Ⅱ型灼口综合症患者比Ⅰ型具有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忧虑似乎是治疗的最顽固障碍。
推荐阅读:灼口综合征是一种什么病
治疗: 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心理治疗。
局部治疗
(1) 局部治疗:对于可能由于局部因素造成的灼口综合症, 局部治疗会有一定疗效。
(2)消除可能过敏及刺激因素: 停用致敏药物、食物、更换义齿及充填材料。去除牙结石、残根、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症状通常可以消失。
(3)感染治疗: 对确定白色念珠菌患者可用碱性溶液含漱。 保持义齿卫生, 无效可引用真菌治疗4 周
系统治疗
中西医四联疗法避免了传统治疗的弊端,可以标本兼治,消除症状的同时,去除病根,注重短期疗效与长期疗效的结合,不易复发。
中西医四联疗法治疗灼口综合症的原理:专家组利用中医治疗优势,历经多年科研攻关,汲取传统中医精华,特制药材,一人一方。在此基础上,专家组还充分融汇前沿的医学科技,辅以西医学最新医疗技术,总出一套以引火归元平衡法、绿色中药方剂、脉冲光能治疗仪的中西医四联疗法治疗方案。全面调节人体激素水平平衡,调理内分泌功能,增补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实现对灼口综合症的系统治疗,达到标本兼治,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兼顾,愈后长期不再复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