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9岁,宁波某国企总经理的儿子,经同事介绍于2016年7月28日来求诊,母亲代诉,2015年秋天开始出现上嘴唇干枯疼痛,已经半年了,偶伴瘙痒,孩子经常用舌头舔上嘴唇,医院诊断为唇炎,搽唇膏后症状缓解,不搽症状又加重,治疗未见改善,最近下嘴唇也出现少许开裂了。舌质淡红,苔微白,脉弦细。
看孩子的面色,皓白,双眼无神,嘴唇红,开裂。自诉小便可,经常感觉身上硬硬的,不舒服,看孩子两侧耳朵,左侧耳朵颜色偏白,摸上去偏凉,而右侧耳朵的耳轮是红色的,用手摸上去热乎乎的。
推荐阅读:医生诊疗手记: 如何治疗慢性唇炎患者
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脾开窍于口,嘴唇干枯,开裂,我认为患者的疾病与脾的功能失调。中医学认为脾五行属土,想想儿时在农村,冬天看见田里的土地裂开一道道的口子,这个时候用点湿的泥土放在开裂的口子上,当时会填了裂口,但第二天起来,填上去的泥土也开裂了,这就如同在孩子的嘴唇上搽唇膏一样,治的是标,所以这样治病是治不好的,因为没有看到疾病的根本原因。这种嘴唇开裂干枯疼痛是寒气引起的,忆起《黄帝内经》云:“寒盛则地裂”,再结合孩子的舌脉,面色无神,我认为孩子的脾阳不足,有内生寒湿,嘴唇干枯开裂只是人体脾脏功能失调在体外的表现而已,这就是《黄帝内经》“有诸内,必形诸外”在临床的应用,这种思路是基于对人和自然相统一的观点,是把人地球化,地球人化而已。
当时我给这例病人确立的治疗方案是:孩子年幼,害怕针灸,用中药健脾温肾,散寒化湿,处方:熟附子5 干姜5 炙麻黄3 细辛1 党参10 茯苓10 白术10 白扁豆5 陈皮5 山药10 春砂仁5 芡实10 6剂 日一剂 水煎 温服。
[真实图片对比] 7年唇炎患者终告治愈
二诊:2011年4月2日下午:孩子见到我,说很喜欢喝我开的中药,吃了中药好肾体都不硬了,很舒服,这几天嘴唇都没有裂了,也不疼痛了,只是还有少许瘙痒。检查嘴唇: 看上去也不红了,局部少许偏白,手摸上去润润的,也未看见裂口,双侧耳朵的颜色也是一样的。这次治疗效不更方,在吃7剂。
想起上周领导的亲戚开着车从湛江赶来,带着一个小女孩,找我看病,也是这样的疾病,中医和西医看了不少,症状未见改善,所以作为中医师,真的感慨很多,对目前的很多中医师临床思辨的能力担忧啊,我常常想,从我自身的实践得知,中医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医学,目前不少人说中医不行,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应该说是学习中医的医师没有真正的潜下心来研究,思考,实践中医。
治疗前的嘴唇
治疗前的嘴唇和神态
治疗前左耳苍白
治疗后的嘴唇和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