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诊疗范围 > 口腔溃疡 > 综合 >

付文洪治疗唇炎经验

  唇炎是各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唇部炎症性疾病的总称。中医学称为“唇风”“唇茧”。根据其临床经过可分为急性唇炎和慢性唇炎两大类。急性唇炎一般发病急,可见唇部急性肿胀、充血、水疱、渗出、糜烂、破溃等,甚则出现浅表性溃疡,且感疼痛、刺痒灼热。慢性唇炎一般病程较长,嘴唇干燥、脱屑、皲裂,反复产生痂壳,唇部皱褶明显,有的可见唇部组织增厚、肿硬、失去弹性,唇色异常。付文洪从事唇炎病治疗多年,其治疗本病,方药配伍精妙,每收良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与大家共鉴。

  推荐阅读:医生诊疗手记: 如何治疗慢性唇炎患者

      1 病因病机


      付文洪主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心”密切相关,火热之邪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正如《黄帝内经》所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热,热微则痒,热盛则痛,且在发病过程中诸邪均能化热生火。本病或因饮食不节,内生湿热,郁久化火; 或因情志内伤,心经郁热; 或因复感火热毒邪,或因素体阴虚,郁而化火,故而心经热盛,心火循经上炎,热邪灼伤唇部所致,病久则伤津耗液。


      2 治则治法


      付文洪主任治疗本病以清心利水,佐以养阴生津为治则。选方以导赤散为主加减而成。导赤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本方滋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 “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故名导赤散。”付文洪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导赤散为基础加减化裁,既保留原方精髓,又使之得以发展。药物如下: 生地黄、淡竹叶、黄连、栀子、甘草、牡丹皮、麦门冬、百合、通草、白茅根。本方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生津,黄连、栀子清心火,麦门冬、百合清心养阴生津,通草、淡竹叶、白茅根清心利尿,甘草清热解毒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心利水,养阴生津的功效。


      3 饮食及生活调理


      本病与患者情绪波动、饮食习惯、局部化学因素刺激或有咬唇、舔唇的不良习惯等有关。故付主任认为,患者应注重心理调护,保持心情愉悦,忌烟酒辛辣之品,起居有时,劳逸适度,同时并应避免局部刺激及咬唇等不良习惯。

  [真实图片对比] 7年唇炎患者终告治愈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 47 岁,因双唇反复红肿、渗出3 个月于2013 年3 月就诊。3 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唇红肿,充血,伴渗出,疼痛明显,前往当地医院求诊,诊断为“唇炎”,经在它院治疗( 具体不详) 后好转,但其后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来宁波友好医院口腔黏膜专科就诊时患者双唇红肿、充血明显,可见血性渗出及糜烂面。自诉疼痛明显,渴欲冷饮,喜食辛辣,睡眠差,小便短赤,大便稍干,2 ~ 3 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脉数。付文洪主任诊断为唇炎,辨证心经火热,治以清心利水,养阴生津。处方生地黄30 g,淡竹叶10 g,黄连6 g,栀子10 g,甘草3 g,牡丹皮15 g,麦门冬15 g,百合30 g,通草10 g,白茅根30 g。并嘱其注意日常调护。二诊时,患者双唇肿胀明显减轻,未见渗出,糜烂面基本结痂,以上方去黄连、栀子、百合。后随诊患者已痊愈,随访二年多未复发。

  更多康复病例资料请点击进入>>>本院真实康复病例库(附大量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图)

热门文章

更多+

焦点追踪

更多+

口腔溃疡名医

更多+

预约挂号

更多+
贯彻国家卫生部新医改政策,严格落实解决挂号难、看病难问题,开展网络自助预约挂号服务

姓名:

预约病种:

年龄:

就诊日期:

电话:

病情:

温馨提示:为了更好的解答您的提问,请您填写真实有效信息,并保持电话畅通,口腔黏膜专科专家将尽快给您回复。

医院地址:浙江省宁波市环城西路南段480号宁波友好医院
门诊时间: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00
预约电话:0574-89086838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 治愈案例 来院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