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有些患者舌表面无破损和溃疡, 甚至未见任何异常, 却长期疼痛, 甚至疼痛难忍。现代医学称之为“舌灼痛症”也称“舌微血管炎”, 中医则谓之“舌痛”。近年来, 宁波友好医院口腔黏膜专科付文洪主任应用中药辨证配合心理治疗灼口综合症,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推荐阅读:灼口综合症的原因及治疗
1 临床资料
2013年9月1日~ 2015年9月1日选择我院口腔黏膜科门诊灼口综合症患者82例, 根据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舌烧灼样疼痛, 刺痛或钝痛, 晨轻晚重, 过多说话或食干燥刺激性食物, 空腹静止时加重, 疲劳过度注意力分散时减轻, 对锐角反应迟钝或无反应, 常伴口干、头痛或偏头痛, 失眠、疲乏、精神差、潮热窃汗、烦躁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等, 体查时可见轻度舌乳头炎或溃疡等。其中有40 %伴三叉神经痛、舌癌、舌部溃疡、舌淀粉样物质沉积等器质性病变和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青筋粗紫或月经夹血块、痛经或有外伤病史等淤血表现、血常规检查有轻度的缺铁性贫血。其中男性35例, 女性47例, 年龄:35 ~ 75岁, 平均(55 ±8)岁, 病程1 ~ 10年不等。并排除更年期综合症, 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皮肤疾病、肝病、糖尿病、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硬皮病等由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舌痛。
本院灼口综合征康复案例[真实治疗前后对比图]
2 治疗方法
(1)自拟甘露饮加减处方:当归、丹参各,川芎、熟地黄、白芍、地龙、大枣,地黄、麦冬, 五味子;痰湿者加苍术、炙远志,法半夏。上药水煎2次, 将2次所得药液混合约500 ~800 mL, 每天分2 ~ 3次口服。每天1剂, 1 0天为1疗程, 一般治疗3~ 5疗程。
(2)含漱液:中药含漱液方剂(灼口净含漱液):五倍子、黄连、乌梅等7味中药, 加水1000 mL煎至500 mL, 含漱5 ~ 10 min/次、4 ~ 6次/d。
(3)心理治疗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心理疏通建立良好的医患互信关系, 认真倾听病人诉说病情, 做好详尽的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和患病背景因素, 通过家属和周围人群了解患者的性格, 爱好及生活习惯和发病原因等进行综合分析, 引导帮助其解决心理障碍。
(4)暗示疗法:
a语言暗示:用热情的服务,亲切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 告诉患者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使其对医生和药物产生信任, 诱导患者走出疾病阴影, 树立能够治疗好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b药物暗示:采用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物, 如中西药结合、含漱液等作为治疗剂和安慰剂。(3)自我暗示:指导患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避免经常性的自我口腔检查, 坚信疾病会康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按心理疏通适时改变环境, 带患者旅游或走亲访友和同龄人多交谈, 生活丰富多彩, 对疾病逐渐淡忘。
(5)合理安排生活:每天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注意体育锻炼, 多听音乐、看书、下棋、散步等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改善患者的情绪。治疗期间, 饮食宜清淡, 适当多食一些含铁丰富和有化瘀作用的食物如菠菜、猪肝、木耳等, 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加
强体育锻炼, 分散对舌痛的注意力。
3 疗效标本与治疗效果
(1)疗效标准:治愈,服药一月内疼痛缓解;显效:服药一月内疼痛明显缓解, 症状明显减轻;有
效:服药一月内疼痛及临床症状稍减轻;无效:服药超过一月疼痛及临床症状无变化。
(2)治疗结果:经治疗1 ~ 2疗程痊愈58例, 有效19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93.90 %。不同症型临床疗效大致相当, 无明显差异。
4 病案举例
高某, 女, 52 岁, 2015年12 月13日到宁波友好医院口腔黏膜专科初诊, 舌烧灼样疼痛三年余, 患者三年多来出现舌疼痛,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给多种维生素、华素片、神调合剂等药物治疗, 也曾口服中药清热、泻火、解毒、滋阴效果欠佳。诊见:精神差, 形体肥胖, 烦躁不安, 舌灼痛, 昼差多梦, 易疲倦, 蹲下起立时觉头晕、眼花,口干不欲饮水, 大便秘结, 小便正常, 舌体肥大, 质暗红, 苔微黄腻, 脉弦略涩, 重按乏力, 低头不语。辨证为心之气血不足, 血瘀痰阻, 治以活血化瘀, 益气养心为主, 佐以化瘀。方用甘露饮加减, 配合心理治疗, 中药漱口液漱口。一个月后复诊,精神可, 舌痛明显减轻, 睡眠可, 已不口渴, 大便正常, 但有时觉腰酸痛。查舌质较前红润, 苔薄白, 以原方案继续治疗治疗1个月停药。随访1年未复发。
5 体会
舌口综合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时发时愈, 可迁延达10年以上, 男女均可发病, 女性居多, 好发于中老年人。由于本病病因不明, 病理复杂, 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临时症状, 缓解病情发生和发展, 但痊愈率低, 复发率高。采取中医辨证配合心理治疗的方法, 可以提高痊愈率, 降低复发率, 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