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是指上下唇联合处发生的炎症,有糜烂、皲裂、又称口角糜烂,口角炎病因较多,但其临床表现相似,宁波友好医院口腔黏膜专科自2015年7月-2016年6月来口腔黏膜专科就诊的口角炎病例中选出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推荐阅读:本院研究报告:念珠菌是口角炎的主要致病菌
病例来源
本组8 2例,男性2 7例,女性55 例, 年龄8~ 72 岁, 平均40岁,其中60岁以上21例,占2 5.6﹪,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占31例,球菌性口角炎占20例,真菌性口角炎占18例, 接触性口角炎占8例,创伤性口角炎占5例。
临床表现
双侧口角区粘膜-皮肤联合处出现向皮肤或向内侧粘膜延伸的皲裂,口角处由于口内渗出的唾液的浸润而呈苍白色,口角区潮湿,在皮肤侧常见白色的皲裂,多数并不出血,部分伴有少量出血,张力过大则见发红, 甚至出血量多,有时伴有薄痂,并有轻度疼痛。
本院口角炎康复案例[真实治疗前后对比相片]
治疗方案
本组病例,本人根据不同病例情况, 给予补充营养,平衡膳食,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抗炎抗真菌及纳米波物理治疗、口腔黏膜细胞原位再生修复技术,结合中医“引火归元汤、甘露饮、健脾祛燥汤”等中药方剂治疗,疗效确切,口角炎症逐步消退至愈合,同时应注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口角炎,由于病理刺激会有明显不适感, 但切忌用舌头舔患处,甚至用手撕痂皮,因为唾液是一种含有淀粉酶,钠氯及溶菌酶等物质的一种粘稠液体,舔在糜烂面上等于涂上了一层浆糊残留在口角处,形成一种高渗环境,待水分挥发后收紧皮肤,糜烂的口角炎会愈发感染加重
讨论
由于口角炎临床表现相似,但病因较多,故对口角炎进行治疗时首先要分清类型,做到诊断清楚,这样治疗才能有的放矢,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以免误诊或加重病情。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对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口角皮肤皲裂,伴溃疡或者糜烂,可同时并发上下唇红肿胀、发红、干燥,脱皮屑等症状,严重的可向内侧粘膜或皮肤延伸,有的尚且伴有阴囊炎或外阴炎、球结膜炎以及舌背乳头萎缩,从而导致舌背平滑呈镜面状的萎缩性舌炎,此型病例给与维生素B2片5 mg ,一次1片,一日3 次,口服,同时纳米光波治疗每周一次,中药方剂内服每日一剂,以提高疗效。 同时患者补充营养,讲解一些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要注意在饮食中多摄取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比如,小米、胡萝卜、豆制品、动物肝脏、蛋类、牛奶都是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品,也可常食用一些凉拌蔬菜,以及在两餐之间再补充一顿内容丰富的水果餐,还可以经常吃一顿混合着红豆、黄豆、黑豆、绿豆等豆类丰富的豆米饭等,尤其对小儿患者要做到粗细搭配,食品种类多, 教育孩子不要挑食,对于因患有消化道疾病而导致营养元素吸收不良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推荐阅读:哪家医院治疗口角炎好
球菌性口角炎
是由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口角炎,临床多见于老年之无牙患者,由于上下颌牙齿的缺失,而导致颌间距离缩短,而患者有没有及时行义齿修复,使唾液常容易在口角处存集,加之老年人抵抗力低下,时常有球菌感染,虽然其口角炎表现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相似,但一般不合并唇炎及舌炎,并且有球菌感染局部可有化脓、出血及结痂, 治疗多以局部治疗结合口服中药“引火归元汤、甘露饮”和纳米光波治疗。
真菌性口角炎
真菌性口角炎的感染多是患者在全身免疫及抵抗力低下,局部浸润的条件下发生,致病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它与球菌性口角炎的鉴别主要是局部更显白色,可从培养涂片及PAS染色,查见白色念珠菌菌丝来明确诊断,治疗原则为提高机体免疫及抵抗力, 加强营养及锻炼机局部抗真菌治疗为主。可用制霉菌素液或2%~4%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清洗,结合口服中药和纳米光波物理治疗。注意此病不宜使用广谱抗生素。
创伤性口角炎
是由于的创伤或严重的物理刺激造成的,如搏击创伤,可局部涂抹云南白药粉剂或一些常见的成品喷剂,如西瓜霜喷剂,双料候风散喷剂等,如已经糜烂发炎,可适当选用抗生素治疗。
接触性口角炎
是由于接触过敏源毒性物质造成的口角炎,因此也称为过敏性或萎缩性口角炎,治疗方面首先要停止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同时行抗过敏治疗、口腔黏膜细胞原位再生修复技术治疗。
总而言之,口角炎虽然为口腔黏膜科的一种常见病,但是做好临床各型之间的鉴别诊断,对症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