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俗称舌痛症,是一种好发于绝经期前后女性的常见口腔黏膜病。
该病以舌部烧灼样疼痛为主要特征,疼痛症状呈现晨轻晚重的时间节律性,并常常在过多说话、进食干燥性食物、空闲休息时加重,而在工作、吃饭等注意力分散或熟睡时,痛感有所减轻甚至消失。由于对该疾病不甚了解,一部分患者出现恐癌心理,给其生活和工作均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在此,宁波友好医院口腔黏膜专科将为大家揭开灼口综合征的层层面纱。
推荐阅读:灼口综合症的原因及治疗
一、什么是灼口综合征?什么样的人更易罹患此类疾病?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表现为口腔内灼热感或火辣辣的感觉,有被热的食物烫过的感觉;烧灼感通常位于舌尖和舌侧、舌背、上腭、唇内侧黏膜。部分患者还会感到口干,可能出现口酸、苦或金属味觉等异常感觉。患者的进食通常不受影响,多数患者进食可以缓解灼热不适的症状。此类患者在检查时,往往并没有明显的异常所见,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
据研究表明,该病好发于40~60岁妇女,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后的女性容易罹患灼口综合征,为本病的高发人群。此外,味觉超敏者(supertaster)可能由于舌背乳头密集而更加易感。
本院灼口综合征康复案例[真实治疗前后对比图]
二、灼口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
灼口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明确。现有的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由于一种支配口腔的神经纤维功能异常而导致神经性疼痛的出现。可能的诱发因素包括绝经期、不良生活事件(如失去工作,家庭成员生病等)等,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往往会加重疾病的症状。此外,约有一半以上的该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患者常常因对正常口腔结构不了解而陷入“伸舌自检→恐慌→再自检→更恐慌→舌痛加重”的恶性循环中。
三、灼口综合征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么?
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例如贫血(图1)、甲状腺疾病、神经内科疾患(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病变)、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会引起类似的口腔黏膜烧灼不适感。因此,建议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黏膜科或相关科室就诊,以进一步检查,明确疼痛的性质或诊断。
图1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舌黏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