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洪 詹前才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临床疗效。
方法:将76例口腔扁平苔藓分为气虚血瘀型、脾虚湿阻型、湿热瘀积型,分别采用益气活血化瘀、健脾化湿祛瘀、清热燥湿行瘀加以治疗8周,并在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
结果:有效率分别为87.8%、81.8%、76.9%,总有效率84.2%,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变(P <0.05)。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同病异治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辨证分型;血液流变学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76例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 例OLP患者,均来自本院口腔黏膜专科门诊病人。诊断标准参照《口腔黏膜病学》。76例OLP患者中男27例,女49 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3个月-15年,其中1年内21 例,1-5 年32 例,5-10 年14 例,10年以上9 例。非糜烂型41 例,糜烂型35 例。所观察病例无其他系统性疾病,近1个月内未接受中药和任何免疫制剂治疗。
1.2 中医辨证分型
气虚血瘀型:证见口腔黏膜病损呈珠光白色条纹,隐隐作痛,或见红斑充血伴有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红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41 例。
脾虚湿阻型:证见口腔黏膜可见白色斑纹,轻度充血糜烂时有疼痛,伴有肢软乏力,恶心,纳呆,苔白腻,舌质淡,脉濡,22 例。
湿热瘀积型:证见口腔黏膜损害以充血糜烂水泡为主病损处灼热疼痛明显,苔黄腻质红,脉滑数,13 例。
1.3 治疗与观察方法
气虚血瘀型
治以益气活血化瘀,漱口液和脉冲隔导治疗仪联合施治。药用:黄芪45g,党参15g,当归12g,丹参15g,川芎12g,桃仁12g,莪术12g,水蛭12g,赤芍15g,泽兰12g。1.3.2 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化湿祛瘀,药用: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2g,山药15g,薏苡仁30g,谷麦芽各15g,丹参15g,莪术12g,川芎12g,水蛭12g。
湿热瘀积型
治以清热燥湿行瘀,漱口液和脉冲隔导治疗仪联合施治。药用:金银花12g,连翘12g,蒲公英15g,黄芩12g,黄连6g,红藤15g,丹参15g,莪术12g,川芎12g,水蛭12g。上述诸方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8 周为1个疗程,
统计方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均值比较用t 检验。
推荐阅读:付文洪主任引炎归元汤治疗扁平苔藓经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痊愈:病损消失,黏膜正常,无自觉症状64例(占84.2%);显效:病损范围缩小2/3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7例(占9.2%);好转:病损范围缩小,自觉症状减轻4例(占5.3%);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变或加重1例(占1.3%),总有效率98.7%。
2.2 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三型OLP患者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气虚血瘀型改善情况最为显著,全血黏度(200/s、5/s、1/s)、血浆黏度较治疗前有非常明显下降(P <0.01)。详见表2。
3 讨 论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其病因较为复杂,且有明显个体差异。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感染因素,局部不良刺激,内分泌失调,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因素有关。在中医学中属“口蕈”、“口破”、“口癣”、“口糜”等范畴。本病大多为本虚标实、虚实挟杂,累及脏器较多,其病邪主要为湿、热、瘀有关。通过辨证发现OLP患者所出现的斑纹、充血、疼痛等症状均与血瘀有关不论气虚、湿阻热积,最终均会导致血脉瘀阻,影响血液运行,故血瘀是本病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为此将其分为气虚血瘀型、脾虚湿阻型、湿热瘀积型,并选用相应的中药和活血化瘀药物加以治疗。
目前认为OLP不仅涉及自身免疫缺陷,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局部微循环障碍亦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环节。根据病理生理的观点,微循环、血管内血液流速降低,可使代谢产物积累,进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微小血栓形成,为自身免疫反应和纤溶障碍创造条件。从本文对OLP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OLP患者血液流变学中各项指标有所增高,进一步证实了血流流变学异常与OLP发生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辨证分型加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愈率21.3%,总有效率84.2%,说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OLP是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气虚血瘀型的OLP患者疗效优于其他两型,治愈率84.2%,总有效率98.7%,血液流变学改善较治疗前全血黏度(200/s、5/s、1/s)、血浆黏度有非常明显下降(P <0.01),这可能与疾病的轻重及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中所有患者治疗都应用了活血化瘀药,旨在祛瘀通络脉冲隔导治疗也可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改善血粘度。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活血化瘀药有降低血液黏度作用,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局部细胞代谢,使积累的代谢产物、微小血栓以及自身免疫复合物得到一定的清除,缓解了黏膜组织变性坏死,有利于OLP病损的愈合。据报道OLP发病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许多中药都具有扶正祛邪、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我们在气虚血瘀型的患者治疗中重用了黄芪,这不仅能增强活血药的行血功能,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血流度,并能纠正OLP患者的免疫功能的紊乱。因此OLP患者中气虚血瘀型的疗效优于其他二型,有关这方面的原因及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